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傲轩小说网 www.axxsw.cc,最快更新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

;   昌文君熊炽姗姗来迟,他见到宝鼎之后,第一个问题也是询问宝鼎“自杀”的目的何在?

    王贲从邯郸飞马而至,他见到宝鼎后,也是毫不客气地质问宝鼎隐退的意图是什么?

    宝鼎一一解释,最后就是一句话,给我国策变革的主导权,我就满足你们的利益需要。

    接着蒙武、章邯、隗藏、公子庄等中原军政官长以及淳于越、伏生、叔孙通等大贤从中原赶至。公子扶苏和公子高则分别从河北和江南赶到宛城。

    昌平君与江南官长庄翼、江南十八方镇官长盖聂、荆轲等联袂而至。

    桓?、司马锌和公孙豹从咸阳赶来。

    上将军王翦和武安侯公子腾也派出使者赶到蓼园。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宛城已经是权贵云集,大贤齐至,热闹非凡。

    宝鼎利用这个机会,与权贵、大贤们就国策的变革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商讨,而每日商讨的主要内容经宝鼎整理之后,以私人书信的方式送到了秦王政手上。

    在宝鼎行冠礼的前一天,最重要的人物到了,怀德夫人,也就是公子扶苏的母亲,代表秦王政赶到宛城参加宝鼎的冠礼和婚礼。

    随同王夫人前来的有内外廷数员大员,其中就有郎中令蒙嘉,治粟内史冯去疾,卫尉李瑶,廷尉李斯,内史公子成。

    琴氏家主隗清陪侍于王夫人左右。公子将闾等小王子小公主也来了七八个。

    秦王政用这种方式向天下人表明,他和宝鼎兄弟情深,宝鼎依旧是大秦的鼎柱,是中枢举足轻重的一员。

    权贵们对此不屑一顾。宝鼎是什么人?说“自杀”就“自杀”?大王以为靠血缘和亲情就能把公子宝鼎拉过去?

    王夫人抵达宛城的当天晚上,酒宴结束之后,宗室、老秦人、楚系熊氏和关东人就在蓼园激烈争论,他们把“战场”从咸阳搬到了宛城,见面之后,当真是两眼赤红,捉对厮杀,其气氛之紧张,远远超过了咸阳战场。

    =

    宝鼎拿出的国策变革是建立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中央集权制是未来帝国的基础国策。

    这符合咸阳宫的利益。

    中央领导下的封国和郡县并行制,也就是郡国制,是过渡政策。

    这是君王和贵族们的妥协之策,符合双方的利益。

    以二十等军功爵为基础的贵族官僚世袭制,是“身份”制和“契约”制并存的官僚制度,也是未来帝国最重要的基础国策之一。

    这符合贵族们的利益,无论是豪门贵族还是寒门贵族,都能从中受益。

    看上去,宝鼎的变革之策似乎完美无缺,各方没有理由不答应,但结果完全相反,各方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诉求出发,对这三个基础国策的变革方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

    总结一句话就是,我的利益为什么要受损?为什么利益受损的一定是我?为什么得到利益的一定是对方?

    权贵们聚集在蓼园,可以毫无顾忌、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可以向对方粗暴地动用武力,结果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连宝鼎的冠礼时间都耽搁了。

    在怀德夫人的催促下,冠礼总算如期举行,但权贵们根本没有心思庆贺,拉着宝鼎继续争论。国策变革关系到大秦的兴衰存亡,关系到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生存,这是大事,做为这些主宰王国命运的权贵们来说,这也是瓜分未来帝国权力和财富的一场“盛宴”,为了自身的利益,即便是赤手空拳也要冲上去酣呼鏖战,不死不休。

    为了说服贵族们支持自己的变革思路,宝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央集权制、郡国制和“身份、契约”并存的官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然而,在利益面前,宝鼎这些阐述都成了废话,贵族们根本不管什么规律不规律,他们只要利益,要最大的利益。

    宝鼎愤怒之下,甚至有一种杀人的冲动。这时候他总算理解了秦王政为什么要发动一场场风暴打击一批批贵族,面对这些贪婪无度的贵族们,面对这些完全被利益蒙蔽了心智的贵族们,除了杀,除了从**到精神上彻底消灭他们外,实在是找不到第二条出路。

    =

    宝鼎的错误在于他来到这个时代的时间太短,对大秦的官僚制度并没有真正的“吃透”。

    商鞅变法,以二十等军功爵代替世卿世禄制,实际上就是“身份和契约”并存的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的发展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这个时代的文化和学术掌控在“士”这个阶层手上,“士”有豪门和寒门的区别。豪门直接掌控文化和学术。大秦以吏为师,官学事实上就是豪门之官学。豪门的子弟门生是当然的官僚储备,二十等军功爵制度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由“身份”制的官僚制度转化为“身份和契约”并存的官僚制度,虽然世袭基本上取消,即便有世袭也不过两三代而已,但因为学术和文化控制在豪门手上,官僚储备都是出自豪门,这基本上也等同于世袭,只不过方式方法有所变化而已,实际上换汤不换药,还是那帮人混迹朝堂,主掌朝政。

    寒门士人若要进入仕途,一个是走官学,比如赵高;一个是走私学,比如李斯。但走官学这条路,假如没有攀附上豪门,大部分士人终其一生也就是个吏属。这种情况是针对秦国而言,换到其他诸侯国,因为没有二十等军功爵制度,还是在实行变革后的世卿世禄制,那么寒门士人根本就没有官学这条路可走,只能走私学,如此寒门士人的入仕途径就更窄了。这从李斯前期坎坷的求仕之路可以窥见一斑。

    这个时代的“教育”受限于各种各样的条件,导致官学式微,私学发达,这就必然导致豪门的“文化世袭”,而“文化世袭”必须导致其身份地位的世袭,而身份地位的世袭又必然导致权力和财富的世袭,所以宝鼎拿出来的这个官僚制度对于豪门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反而帮助寒门贵族迅速转化为了豪门贵族。

    也就是说,宝鼎拿出来的国策变革有利于君王和寒门士卿,而豪门贵族却没有从中直接受益,这导致矛盾的根源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豪门要什么?要分封,即使不能封国,也要封君侯,拥有一定数量的封地,拥有封地上的军政财大权,然后豪门的权力和财富才能世代相袭,他们的子孙后代才能获得真正的保障。这其实就是世卿世禄制。

    过去大秦的国土有限,财富有限,为了增强国力,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严重削弱了豪门贵族的权力和财富,那么现在疆域辽阔了,国力强大了,中土也走向统一和和平了,这些功勋卓著的豪门贵族总应该享受本来就属于他们的权力和财富了吧?

    从豪门贵族来说,这点要求合情合理。中土统一,大家都有功劳,在分享胜果的时候,君王和老嬴家不能独吞。你们吃肉,我们喝汤,这不算过份吧?

    一句话,废除二十等军功爵,重建世卿世禄制。

    =

    =

    =U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