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傲轩小说网 www.axxsw.cc,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节!

也是可以自由出入试验区的人之一。

    “技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国外研制内燃机十几年也还在mō索这种新结构,你们就想一口吃成胖子?”损坏的发动机不仅没让杨秋生气,反而格外兴奋。

    要知道它的原型这可是依斯帕诺-西扎!

    1917年它在西班牙问世后立刻被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发动机。主要原因就是新结构使得它正面迎风阻力很小,功重比可以达到13.5。虽然它的风头后来一度被日光、金星等英美发动机压过,但鲜为人知的是,它后来在德国却发扬光大,一战后德国梅赛德斯公司得知这种发动机后进行了彻底研究,并以它为基础研制出了倒v型水冷活塞发动机,这才有了鼎鼎大名的bf109。

    杨秋当然不可能在走还不稳的情况下就让冯如他们学跑,但他还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发动机知识对依斯帕诺-西扎提出了改进,最主要就是扩大汽缸增加排气量,这是因为原版发动机只有180马力,他希望至少提升到250马力。

    看完发动机后杨秋没有表态,他毕竟不是技术专家,倒是发动机旁边一根手指粗的金属管引起了他的注意,拿起来后发现管子居然很轻。

    “咦?好轻,不像是钢管。”苗洛掂量几下后也感觉出了不同,渴求的目光立刻投向杨秋,可“杨老板”也不知道,只得去看郑廷襄。

    “是杜拉铝制作的。”

    郑廷襄呵呵一笑,他可是传奇人物。当年的留美幼童,因为不满肄业被召回国,就悄悄躲进外国轮船准备偷取去美国,恰好遇上同学唐绍仪带他去朝鲜,并从那里转道日本重新回美国完成了学业,并成了出类拔萃的工程师,毕业后他深感回去也没法发挥所学,又怕回来被清政fǔ通缉,干脆留在了美国工作。

    工作期间最被人乐道的就是他参与设计了美国著名的布鲁克林大桥,还发明了火车用的郑氏车钩并得到詹天佑的推广,大桥建造完毕后他被美国西屋公司聘为机械设计师。

    能将他请回来杨秋也huā了很大心思,当初重庆规划后开始满世界找人时,詹天佑立刻推荐了他,但开始郑廷襄还不相信国内能搞这么大的工业,直到唐绍仪来西南后也亲自写信并将拍摄下来的汉阳和重庆新照片寄给他才改了心思。一来是感恩当年唐绍仪的恩情,加上照片说明考虑再三后绕道法国回来,不仅自己回来还带回了同在西屋公司工作的大儿子和几位旅美华人学生,成为了重庆公司的掌mén人。

    “这是铝厂自己制造的杜拉铝。”郑廷襄介绍道:“上次向美国采购烧结炉时,我觉得钢厂发电量还有富余就加了个金属铝加工厂,美国听说后免费附赠了杜拉铝技术,不过其中淬火工艺是我们自己的。”

    其实杜拉铝合成配方在这个年代已经不是秘密,美国早已实现用它制造铝管等工业制品,也没人特别保密,因为这个时代的杜拉铝还达不到制造飞机的强度,而且目前是钢铁说话的年代,需要大幅消耗电能的铝也就少数国家用得起,所以价格比钢铁还贵,郑廷襄提出要这项技术时美国钢铁公司想都没想就打包赠送了。

    这么爽快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没有淬火工艺!只有经淬火后杜拉铝韧xìng和坚硬度才会大幅上升,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德国掌握了这项绝密技术,并用于制造齐柏林飞艇骨架。

    但手上这节铝管明显是经过淬火工艺!这怎么可能?

    见到杨秋看着自己,郑廷襄连忙摆摆手笑道:“副总统可别抬举我,材料合成技术廷襄没涉猎过,这是一位奥地利工程师感谢您将他nv儿接来贡献出来的,听他自己说,他曾经在德国学习过这项技术,原本是准备回奥匈建造飞艇用的,没想刚学成他就被诬陷投入了监狱。”

    杨秋真想大笑三天三夜!

    这可是杜拉铝淬火技术啊!等到20年后大型压膜机技术成形,自己就能轻易制造出全铝飞机了!

    不过嘛动机还是快心病。

    杨秋嘱咐要继续改进合成配方和淬火技术,并增强保密级别后,还嘱咐立刻把这位奥匈专家调回汉阳材料实验中心,才拉来冯如询问发动机目前的问题。

    冯如等人也知道杜拉铝,却没想到这么重要,居然值得将保密级别提升到发动机厂的同等位置。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毕竟在全世界都徘徊在150马力左右的年代里,让全金属飞上天根本不可想象。

    “主要还是工艺问题,因为原设计扩大汽缸增大排气量后导致加工困难也相应提高了很多。”冯如满lù难sè,因为这点恰恰是技术上无法解决的,不过他最后依然自信满满表示,只要再有半年肯定能制造出合格产品。

    虽然肯定要和日本干一仗,但目前的寇蒂斯飞机配合正在湖北研制的双联装同步机枪对付日本足够了,所以杨秋也不想给他们太多压力,倒是对车辆使用的75马力直列汽油机提出了要尽快量产,配合湖北特种汽车上的装甲车和自产卡车需要,最后在结束视察前,还嘱咐郑廷襄不要怕huā钱,财力上要尽可能保证发动机厂的需要。

    告别冯如后,杨秋又马不停蹄去参观铝厂和钢铁厂。

    根据郑廷襄介绍,目前铝厂每月可以制造10吨合格的杜拉铝,钢厂现在产能还没起来,最早也要等到15年底才能实现每年15万吨普通钢锭、10万吨特种钢的设计产能。反倒是兵工厂进展最快,除了之前的手榴弹、掷弹筒和弹yào等轻型装备外,已经开始试生产12式步枪和国防军制式两款轻重机枪、10月就将开始试生产迫击炮和各类榴弹炮。

    别看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介绍到发展前景时眼睛都红红的。按照他的计划,16年重庆就要形成年产35万吨各类钢材、200吨杜拉铝、5万支步枪、1500tǐng各类机枪、600mén大炮(含迫击炮)、500万枚各类炮弹和1000台各类发动机、500架飞机、1500台机械设备的制造能力,总产值要争取突破两亿元大关。

    这个明显陷入狂热的老头也不失时机提出要追加投资,采购钨钢、锰合金钢等设备,增加技术产品的数量,总之就是一句话,至少再拿几千万来垫垫底。

    杨秋当然不能被他糊nòng了,要是有钱砸进去也无所谓,可现在正是他最穷的时候,又怕打击他的积极xìng,所以干脆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贝雷桥技术给他研究。

    设计过布鲁克林大桥的郑廷襄一眼就意识到贝雷桥技术的重要xìng,角钢和工字钢预先造好标准固定件,用铆钉拼装!列祖列宗在上,这简直就大大简化了桥梁制造难度!

    中国国土纵深广袤水网密布,桥梁建设一直落后于需求,但有了贝雷桥就不同了,虽说大型桥梁还需要传统钢结构,但中国又不是只造大桥,像上次103旅拥有那么多卡车面对山东水网无法前进的尴尬,要是有了贝雷桥,那还需要冒险bī迫袁世凯放行。

    后来杨秋才知道,贝雷桥在郑廷襄手中发挥出了怎样的效果。到1930年,经过他改进称为“郑式钢桥”的结构套件,光是数家钢铁厂就总计制造了两万套从5吨(通行能力)到50吨不等的贝雷桥钢结构,成为推动全国道路和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郑廷襄抱着贝雷桥技术,迫不及待把自己关进实验室的同时,杨秋也得到了来自南京的电报。

    南北和平谈判结束,段祺瑞挣扎了十几天后最终迫于压力签字,不仅代表北洋集团彻底放下武器,也宣布húnluàn了两年的中国终于实现大一统。

    !@#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