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傲轩小说网 www.axxsw.cc,最快更新我有一个小世界最新章节!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于效率的重视,人们对于治疗缓慢的中医已经越来越轻视,所以,可以说,中医现在的现状是越来越堪忧了,现在的中医比起西医来,相差的太多了,甚至可以这么说,现在中医的地位已经被西医代替了。

    近年来,中医正迅速走向衰落,在许多地区,除市---级中医院的业务相对稳定之外,区---级医院及街道卫生院的中医业务大都十分冷落。

    赢利者寥寥无几,亏损或濒于亏损者为数众多,面对着这样的场面,因此,许多基层医院已相继取消了中医科。

    有的医院虽然保留了中医科,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科目的齐全,对于其是否赢利则并不寄于多大希望。

    打个比方,一个医院原有职工近200名,这里面原本中医科人数有14名,但是,由于看中医的患者日渐稀少,中医业务难以为继,所以,医院被迫裁减有关人员。

    除针灸、按摩、理疗等这些中医的盈利项目或者具有中医代表性的项目保留几名医生之外,其余的中医人员全部每月领取一千多块钱的基本生活费,剩下的就是回家自谋出路。

    如果说基层医院的中医业务不容观,那么,个体中医诊所的情况又如何呢?其实个体中医诊所的现状,想都想想的到。

    每个城市里面,都会有一些中医的诊所。但是,你要是去那里看一看,就会发现。里面绝对有西药的柜台,而且绝对有人在输液治疗。更甚的,有些中医诊所里面会连一个中药的药柜都没有,中医诊所仅仅只是挂个名头罢了。

    这里面肯定会有人询问,为什么中医诊所最终会变成西医诊所,而这些中医诊所医生的回答听了之后,绝对让人说不了什么。因为他们回答。他们把中医诊所改成西医诊所,也是没有办法,中医的营业额太低了。所以,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把中医诊所改成西医诊所。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现在中医的处境是多么的艰难。没有一个安稳的收入。哪里能够让人全心全意的去学习中医。

    一方面。许多正值年富力强、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中医从业人员正在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国家还在大批地培养新人。

    也是因此,相当多的学员毕业后难以就业,或从事医药保健品推销、或到健身娱乐中心去做按摩,由于此类工作并不稳定,许多人最终不得不弃医从商,另谋它就。

    现在,每二十家医院中,难得有一家的中医医院;每二十家个体诊所中。难得有一家的中医诊所。

    中医机构萎缩、人才凋零,其衰落之状况。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门庭冷落车马稀”。

    虽然中医有顽强的生命力,虽然中医在其些方面尚显局部的繁华,但是,如果我们依然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终有一天,中医会沦落成为一种普通的民俗疗法,然后,渐渐地、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

    那么现在中医为什么会渐渐的走向衰落呢?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个原因: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误入歧途,走向衰落的开始。

    疗效是中医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卓著的疗效,中医也就失去世了存在的价值,而中医的疗效取决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即“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这是中医的根本与灵魂之所在。

    而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实质上是现代医学以科学的名义,在理论和意识形态上对中医实行的一场“和平演变”。

    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医的思维方式,使中医的观念日渐僵化,从而导致了最为致命的后果——中医疗效下降!

    由于西医观念的渗透和影响,使得许多中医师在临证之际,不知不觉陷入了西医僵化的思维模式。

    受西医诊断之所囿,遇到炎症就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就平肝息风;

    如根据药理实验得知:葛根、丹参有“扩冠”作用,黄精、地骨皮有“降糖”作用,五味子有降低“转氨酶”作用,于是,遇到相关疾病则必定选用。

    这种“以方套病、废医存药”的做法,完全脱离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使中医在学术上的精髓及特色丧失殆尽,变得名存而实亡!医生不在中医的原则指导下用药,一旦治疗无效,往往就借助于西医的手段进行治疗,如果因此而获效,则认为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

    此弊积重难返,久而不觉其非,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方向错了,越走只会离目标越远!

    中西医结合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西医有无必要结合?又该如何结合?这些问题必须在经过深入的论证之后再作出决定。

    如果抱着“大跃进”式的那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改革中医,那么,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将会被某些人“革”掉“性命”!

    越来越多的人正意识到“中西医结合”所带来的危害,纷纷呼吁要保持中医特色!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大力倡导“中西医结合”。

    孰是非孰,难有定论。

    其实,两者都忽略了问题的关键:即许多名老中医都是在行医多年之后,才开始学习西医的。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他们有关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在此前提下,适当地了解一些西医的知识,对其提高临床疗效或许有所帮助。

    也就是说。只有在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的前提下实行“中西医结合”,才有可能是有利的,否则。将未受其利,而先蒙其弊!

    第二个原因:中药剂型落后是制约中医发展的关键因素。

    说起喝中药,人们一想起它那苦涩的味道,就禁不住有些望而生畏。

    特别是一些老病号,长期喝中药都喝怕了,一提起中药就叫苦不迭。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听患者诸如的此类议论:“饭都不想吃。谁还想吃中药?”、“病了以后连动也不想动,哪还有精力去煎中药?”、“就是把药送到嘴边我还懒得喝呢!谁还有那份闲情逸致去煎中药?”、“在学校住读,没有地方煎中药。”;

    “要去外地出差。停药一段时间会不会影响疗效?”、“长期煎中药,药味家里人都闻腻了,楼上的邻居也有意见!”、“煎药的时候,水都溢了出来。药汁煎干了。怎么办?”;

    “没有瓦颧,能否用别的东西煎中药?煎多长时间?给多少水?”、“什么是文火、武火?什么药要先煎、后下、另炖、烊化?”等等这样的抱怨多不胜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远离繁琐的家务,开始注重享受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治病总是希望治疗方法越简单越好、见效越快越好、服药越少越好。

    而中药味道苦涩难咽、煎煮过程繁琐、服用量大、不便于携带保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成为一个致命的弱点。

    许多人都承认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却不愿服用中药。这种认可中医却又拒绝中药的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

    中药是中医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却偏偏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脱离了患者的需求,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虽然有些中药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且推出了许多精致的中成药制剂,如血-府-逐-淤-口-服-液、六味地黄胶襄等等,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方面,市场十分需要中成药制剂,另一方面,企业推出的中成药却又滞销,这种现象令许多业内人士深感困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